作者:周跃辉(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
(资料图片)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全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实践要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及时填知识空白、补素质短板、强能力弱项,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基础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其中,“十四个坚持”即为这一思想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十四个坚持”的实践要求包含了党的领导、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细致对照这些实践要求可以发现,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这三项任务,是当前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的三个重要着力点。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第四部分经济建设的主题,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足见其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理论体系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因此,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成为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要求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就是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体有五个方面实践要求:一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三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五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着力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根本的实践要求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着力点:一是完善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安全监管体系。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四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围绕着力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深刻分析、提出明确要求,引领“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勇毅前行,展现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高超驾驭能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都有可能迎面而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就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高质量发展和服务群众有扎实的安全保障前提,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具体实践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三是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推进安全生产风险专项整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四是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各级党组织务必在深入、扎实上下功夫,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见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这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三大本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学深悟透、走深走实。
来源:成都日报